【插叙:文学作品中插入补充信息或回忆的方式,主要目的是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
人的记忆大约从三岁开始变得清晰稳定,更早的婴儿期,大部分记忆都属于无法回溯的潜意识,这是孟初一生的遗憾。
他十分想要因为“婴儿期遗忘”而丢失的童年。
因为他三岁那年,孟寄宁出生了。
对那个转折点的寒冷夜晚,他倒还有些印象。当时他坐在产房外,腿还够不到地,只能随着孟长青来回踱步的节奏,在半空中晃荡。
他仰头观察着面前的男人。他从没见过父亲这种表情。忐忑,期待,焦急。父亲望着手术室的门,脸上散发出一种奇异的光芒,好像前方有某种笼罩他、融化他的光明未来。
终于,门打开,护士走出来,告知他们:“恭喜,孟先生,母子平安。”
那束光瞬间扩大了,孟长青露出笑容,朝产房跑去。
孟初从椅子上跳下来,想拉住父亲的胳膊。手伸到半空,触及毛呢大衣粗糙的纹理,那一片衣角却迅速从他的指尖滑过。
他抬起头,看到父亲头也不回地走进那扇门。他一个人站在原地,听着门内传来婴儿的哭声。
他隐隐感觉这预示着什么,与恐慌伴随而生的,是深深的无力。
随着孟寄宁一天天长大,这种无力感愈发明显。
家里虽然不宽裕,但孟寄宁的奶粉是进口的,孟寄宁有最新款的乐高和变形金刚。别人家弟弟时常穿哥哥留下来的衣服,但孟寄宁的衣服是崭新的。他满月、周岁,家里都隆重地请了客。为了拍下他第一次会爬,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说话,孟长青特地买了数码相机,不厌其烦地蹲守在他旁边,只为抓住那个有纪念意义的瞬间。
孟初旁观着一切,心脏被妒忌扎得生疼,不仅因为孟寄宁能轻而易举得到他想要的关爱,也因为弟弟确实讨人喜欢。
孟寄宁乖巧,嘴甜,会来事,更糟糕的是,比他长得好看多了。
弟弟有浅棕色的大眼睛,浓密的睫毛,五官轮廓像个混血儿。每个来家里做客的亲戚朋友,一见到他,就会第一时间走过去逗弄,夸赞他是他们见过最漂亮的孩子。
他们喂他糖果,给他各种礼物,只要他甜甜地笑一笑,就心花怒放。
父母带孟寄宁去照相馆拍照,老板都不收钱,只要他们同意把孟寄宁的照片挂在窗口。
这样一个孩子,得到的关注更多,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于是,孟初就变成了漂亮小孩身边的陪衬。大人们逗弄完孟寄宁,看到他站在一旁,时不时会问他:
“孟初,你喜欢弟弟吗?”
“孟初,爸妈疼弟弟,你会不会嫉妒啊?”
“孟初,爸妈是更爱弟弟,还是更爱你啊?”
孟初抬起头,看着一双双等待的眼睛,一次次回答:
“喜欢。”
“不会。”
“都爱。”
然后大人们笑了起来。
直到今天,孟初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笑,是他努力迎合的回答取悦了他们,还是他悲伤的心情完成了他们对童年的报复。
但他一直没有改变自己的答案,懂事、乖巧、顺从的答案,符合大人心意的答案。
但他其实很后悔。当初,母亲宣告怀孕、家里一片欢腾时,别人也问过他,要是弟弟妹妹出生,他会不会嫉妒。
他洒脱地说:“如果有弟弟妹妹,我就把爸爸妈妈的爱分给TA一半。”
他没有想到,选择权根本不在他。
他也没有想到,对方把全部都夺走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情况并没有什么改变。很快,孟初就上小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