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必须保留反写机制。必须接受被挑战。”
“否则它不配在这个空间存在。”
他这一句,不疾不徐,却引了第二波留言涌动:
【?至少他比当年澜井的人诚实】
【?如果他写的系统能被踢、能被回滚,我会支持试运行】
【?要让系统知道自己不是主角】
祁峥望着屏幕,长出一口气。
他终于看懂了这片空间真正的秩序:
不是没有主控者,而是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一次性的主控者,但必须接受“下台”。
每一个规则都像一颗漂浮的光球,在逻辑与情绪之间缓慢地选择方向。没有人是永远的标准,但每个人都有权说出自己的不满。
系统弹出提示:
【合议体即将出初步反馈】
【当前态度标签:中立·开放·高噪音】
【是否布“作者说明声明”?】
祁峥犹豫了一下,写下这样一句话:
“我不是要让你们放弃‘讨论’,我只是想替那些‘没有时间参与讨论的人’,保留一份通往效率的桥。”
他点下送。
没有谁立刻点赞,也没有系统告诉他“你说得好”。
但评论区安静了一瞬,随后出现这样一条留言:
【我是一个单亲妈妈,白天三份兼职,晚上才有时间处理生活事务。谢谢你替我问这个问题。】
祁峥坐在屏幕前,揉了揉鼻子,忽然有点想哭。
原来不是所有人反对他,只是……
有人开始慌了。
因为他们真的以为,“慢”和“共识”,已经是人类最后的选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他,不是要摧毁它们。
他只是,想要提醒世界:
我们可以再多一种方式。
【觉醒空间·节点合议总部·第五层逻辑回环会议厅】
天花板由透明玻璃构成,正上方是由千万反馈轨迹组成的流动星图。每一道光线都代表着过去一小时全球任意一位用户在系统中的一次反馈选择。
祁峥坐在环形观察席最边缘的位置。
他还没说话,就听到了自己提案在另一个频道里被念出:
“编号ceu-apha:中央效率联盟试验框架”
“状态:接受入议;范围限制为非决策性高频事务场景;试点时间:天;限制规模:个区域节点,ooo人内。”
他没有激动,更没有得意。
因为他的系统被允许存在的第一天,另一个名字就跟着在系统中诞生了:
【共鸣倡议】:技术伦理群体签署计划
主旨:不反对效率,但提议为任何新系统保留“情绪延迟出口”
这是一份没有任何否决口吻的倡议书,它的开头第一句便写着:
“我们不是在反对技术的进化,而是在提醒进化,不要忘记等待那些还没准备好的人。”
祁峥望着那行文字时,有点愣住了。
那句“不想被落下的人”,像是轻轻点在他胸口的那颗石子上。
旁边一位合议体观察员笑了笑,是个戴着便携投影眼镜、声音像雨后窗棂的女孩。
她看了看他的页面,说:“你是那个效率联盟的提议人,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