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龄青年,下乡。
对。
冬至那天,被称为老三届和小三届的下乡,正式开始了。
年、年还有年的初、高中毕业生,集体下乡。
这一下,四合院里开始着急了。
像后院的刘海中家的老三刘光福,中院的贾家的棒梗。
前院闫埠贵家的老二闫解放,老三闫解旷,老四闫解娣。
都到了“年满周岁”,同样也满足了“初、高中毕业生”,更是满足“未婚,没有正式工作”的条件,都得统一下乡。
至于已经,马上的刘光天,也不知道是真遇见贵人了,还是咋滴。
年中的时候,被人弄进了厂子,在厂子里当上那什么的小组长了。
而且,还经过人介绍,结婚了。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嘴人家爷俩的能耐了。
还记的许大茂一家呢?
自从许大茂跟着娄家去了国外,后院,许家的房子就空了下来。
而年中,刘光天结婚。
刘家父子俩,直接把许家的房子要了下来,当成了刘光天的婚房。
有时候,提到这事,周浩然就想笑。
主要是他想到过几年。。。。
不,应该说是过个十多年,许大茂一家回来之后,该怎么要房子了。
后世,周浩然可看黄老师演的《张卫国的春天》。
真到那时候,许大茂的儿子拿着房契过来找刘光天的儿子,然后操着一口流利的港普一本正经的讨要房费和房子。
哈哈哈哈。
周浩然真的忍不住了。
可是,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
一个礼拜没到,赵敏挺不住了,非得吵吵要出院回家。
一回到四合院,不管是周浩然,还是何雨柱,又或者是胡慧慧,哪怕是胡母呢,都被人盯上了。
谁让他们都是有正经工作呢?
就连胡母这个没有正式工作的,身后都有有着正式工作的老伴、女儿、女婿,和远在他乡的当兵的儿子。
要知道不去下乡,只要有工作,是最简单的方法。
哦,对了。
当兵去也是比下乡要好的。
可这样一来,周浩然可就闹心了。
隔三差五的,就有人拿着小米啦,又或者鸡蛋,甚至还有拿红糖的,最不济的,也有带点咸菜条的这样的“坐月子”的东西,接着看孩子和看赵敏的名义过来。
你说周浩然推辞不要吧,人家还一口一个的“给孩子的”、“给小敏的”。
可是不推辞吧,人家虽然张嘴就是“哟,这孩子长得可真好看,一看就是随了他父母的优点”、“哟,这孩子看起来就虎头虎脑的,跟浩然小时候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
然后,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能不能帮他们家的孩子找份工作,最不济的也是看看这回当兵能不能给他们家孩子送去。
像闫埠贵家的三大妈,后院刘二胖家的二大妈,中院的秦淮茹,都过来了。
甚至,最让周浩然不能理解的,易忠海家的一大妈都扶着聋老太太过来说情了。
周浩然真就搞不懂了。
这些人是一点认知都没有么?
如果说找工作,周浩然真的不是一个好选择。
原因就是周浩然是个公安。
就先不说周浩然这个公安有点“另类”。
就算是普通公安,也不是一个好选择啊。
这时候,最吃香的,不应该是像易忠海、刘二胖这种有功劳有苦劳,为了厂子“操劳”一辈子的老工人么?
真是这么回事。
因为“下乡”的事情,有好多厂子都有工会出头,搞了个“自助会”。
顾名思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