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青躲开了些:“他没做什麽。”
沈文观道:“那他必然说什麽了。”
幼青摇摇头:“没说话。”
沈文观不信,那怎麽感觉她的心情很是不好呢,一定是说什麽了。估计不是什麽好话,她也不想同人透露。
这般想着,他目中又多了几分同情,又情不自禁想,这香积寺一点都不灵,还去晦气呢,招晦气还差不多。求了千万别撞见,千万别撞见,还偏偏马上就撞见。
沈文观是觉得,平日里想见天颜,一辈子都未必见得上一面,他这才几日,就见了两面。
真是霉运来了,挡都挡不住。
知道再也问不出个一二三,沈文观下了马车,继续骑马去了。
待回了沈府,幼青早早地解了外衣,沐浴罢半卧在西窗之下的炕上看书。
玉葛打起帘栊走进来,放下熏好的衣裳,拿了个杌子坐下,拿银剪将灯芯拨亮了些,又侧身望着幼青,没忍住心想,今日香积寺,二人当真连一言都未谈?
仿佛能感知到玉葛在想什麽。
幼青扣着书卷,平静道:“见上了,但确实一个字都没有说,也没有必要说。”
玉葛紧紧抿着唇。
所以陛下如今的确心中有恨,恨到重逢都不再话一句。
他分明知道退婚一事不是幼青的错,可还是弃了幼青,把幼青一个人留在满城风雨的长安。
幼青执着地等了那麽久,到最後被逼着嫁人,又做错了什麽?
他有什麽资格恨。
玉葛放下手中的针线,正想着如何说话劝慰之时,幼青已经开口。
“往事都过去了,只当萍水相逢的陌路人很好,也省得再纠缠起来计较对错了。”
玉葛劝慰的话,咽回了肚子里。
幼青还是很清醒洒脱的。
半坐于茜纱窗下的人影,垂首认真地读着书卷,脖颈细白,弯出柔软的弧度,灯火映在她的侧脸,像是在发光,就连这书都瞧起来有了滋味儿。
玉葛擡眼定睛去瞧,这才看清烛火飘飘摇摇之下,书页上密密麻麻的批注。
她只简单识得几个字,粗浅认得个字形,可也能很明显看出来这是两种字迹,幼青的字是临摹灵飞经的,形神秀美舒展,而这批注另一部分端正有力,笔锋处又稍显锐气。
“小姐这是在看……”玉葛犹豫着开口。
幼青按着书卷道:“南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纂的《昭明文选》。”
顿了顿,幼青又很快阖上了书卷,补充了一句:“无须多想,跟他无关,只是想起来有点想看罢了。”
玉葛眨了眨眼,她没说同那人有关。
话出了口,幼青方觉失言,草草将书卷放下,起身走向了床榻,落下一句,“我去歇息了。”
玉葛努了努嘴,把灯火熄了,看着床榻上的人影安静地躺在那里,小声地转身退出去了。
行至外间的时候,她终于想起来了。
那本昭明文选其实有点特别。
幼青当年读书时有不懂的,或是觉得有趣的,都顺手写在了其上,後来却被殷太子要去了。过了很久都没有还回来,久到玉葛以为这是有借无还了,但又觉得奇怪,又不是什麽珍本。後来陆陆续续全都还回来时,已是风雨飘摇的前夕了,每本上都落满了字,殷太子回了每句批注。
国之储君,又即逢大变,竟费心费力做到这个地步。
玉葛想起来当初,殷太子当真是,在关于幼青的事情上,无一处不在意。
幼青丢了串手镯,他都能发觉,次日手镯就出现在了妆台,可他偏也不提这事,後来还是幼青无意间才知道了原委。
这样的在意,如今见面却一言不语,玉葛不由得想,陛下当真已放下了?
隐隐的直觉提醒她,怕没那麽简单。
玉葛压下莫名的直觉,就当陛下已经不在意了,幼青也确实因此吃了太多苦头,如此相逢只如萍水才好。
兰香院,灯火渐渐熄了。
而太极宫的甘露殿灯火仍明,殷胥就坐在南窗下抚琴。
烛火飘飘摇摇,琴声断断续续。
直到一声通传,甘露殿的琴声方止。
“陈度,陈小将军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