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又是钟声响。
这一次,京城百姓都数着的。
“四十五声,丧钟,四十五声。”
嬷嬷惊讶的看向夏老夫人:“老夫人,小姐进宫是……”
“盼盼那孩子啊,从来不会做无用的事儿。”夏老夫人一声叹息:“将准备的东西都换上吧,该收的收起来了,还有,交待采买国丧期间不得有酒肉。”
“是,老夫人。”
这些规矩管事都懂。
将军府一切红红绿绿的东西都收了起来,夏老夫人和肖春玉换上了孝服准备进宫哭灵。
朝廷命妇不是那么好当的。
享了这样的殊荣,就要有这样的责任。
这时候是该显她们的孝心的时候了。
“母亲,先哭太后还是皇上啊?”
肖春玉有点懵,怎么一来就是俩呢,这还真是……
“自然是先去太后那边然后再去皇上那边。”
“现在宫里的情况怎么样?盼盼不会有事儿吧?”
“盼盼不会有事儿。”夏老夫人道:“他们忙着呢,顾不上盼盼,但是皇后和太子就很难说了。”
果然,夏老夫人和肖春玉并没能进到宫门。
“没有皇上的手谕一律不得进宫。”
这就很谎谬了!
但是禁卫军得到的命令就是有皇上手谕的才能进宫。
连哭灵都不行。
陆续赶来的命妇全都在宫外的马车上歇着,又不敢去问别人,也不敢回去,只得等着。
“母亲,宫里……”
“不急,事情总会有解决的时候。”
夏老夫人一边转动着佛珠一边道:“这个时候谁急谁就输了。”
肖春玉总感觉老夫人说的不是自己这些命妇,而是宫里的人。
乾清宫,以肃王为的一群宗亲正在唇枪舌战。
“国不可一日无君,还请太子殿下登基。”
“不可,太子年幼,对国事不熟,本王建议设立摄政王和辅助大臣。”
“王爷这是什么意思?本朝自开臣以来就没有摄政王和辅助大臣一说。”
太子外祖父这个时候就是中流砥柱,好不容易皇后变成了太后,太子要登基为帝了,他们这一族人要熬出头了,岂能让肃王得逞?
“那是因为本朝历代皇上登基都是二十以上了,如今太子才十七岁。”
“太子已大婚,就算是普通百姓十六岁也能成家立业,更何况是皇上亲自培养的太子,自然能担起这个责任,不需要谁摄政。”
“侯爷,你是有所不知,皇兄在世时就多次召见本王,担忧太子年幼,提出要本王辛苦一点……”
“羞羞羞,你撒谎。”
朝臣正在争得面红耳赤,结果一个脆生生的童音响起。
“哪来的孩子,谁家的,拎出去。”
“肃王,这是皇上亲封的安平公主。”
只能说,这个肃王是个莽夫,都不知道又做了谁手中的刀,连安平公主都不知道。
“吃奶的娃娃就去吃奶,跑这儿来干嘛,更何况,后宫女子不得干政,来人,带安平公主一边玩儿去。”
肃王这才想起好像确实有那么一回事,他想的是皇上为了拉拢夏广成真是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思。
一个小孩子而已,抬举成这样,有什么意思?
“父皇告诉过本宫。”
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孩子出口就是本宫,奶凶奶凶的样子让朝臣特别想笑是怎么一回事儿?
但是,他们不能笑啊。
就看盼盼一本正经的训话了。
“父皇告诉过本宫:本宫可以跟着太子哥哥商议国事,真要是辅助大臣,本宫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