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小說網>武俠修真>南國江山小說免費全文閱讀> 第六百零九章 北伐計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零九章 北伐計劃

北方和中原的局勢都出現動盪,但在南方,吳國的局勢卻一直保持著平靜。

然而在暗地裡,吳國朝野上下卻在為北伐而做著最後的準備。

五月初,剛剛從海外回來的李承鼎被任命為右鎮國軍都督,而原來的右鎮國軍都督朱虔佑則被調回金陵。

此外,原本駐守在徐州的三千人騎兵也開始向宿州移動,為接下來的突襲行動做準備。

按照樞密院最後商議的決定,一旦晉軍開始對張文禮用兵,北伐就會立即開始。

這次北伐一共會動用二十多萬大軍,分兵三路,並且將會持續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就是由李承鼎率領宿州駐軍突襲南線梁軍主力,並嘗試攻佔宋州和亳州。

在晉軍出兵趙國之後,陳州那邊的惠王朱友能就會立即起兵攻開啟封。

而在這個過程中,朱友能將會被告知,一旦他起兵的話,若是他成功奪取開封,吳國方面就會立即承認他的帝位;若是他失敗了,吳軍也會立即出兵救援,兵最終扶持其登上帝位。

畢竟對朱友能來說,若是可能的話他當然是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登上皇位,只有在失敗之後才會徹底依靠吳國。

然而,在楊渥等人看來,朱友能成功攻下開封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他唯一的任務就是吸引梁軍的注意力,並且將梁軍調動起來,方便吳軍進行突襲。

三萬禁軍,三千騎兵,這就是吳國這次用來突襲梁軍的兵力,至於具體要怎麼用兵,這就不是現在能決定的。

等到李承鼎的行動展開後,北伐就自動進入第二個階段,那就是三路出兵,攻取中原的時候。

按照計劃,這次北伐將出四路兵。

先是襄州方向,由周本為統帥,柴再用為輔,動用六萬左右兵力,主要任務就是從襄州北進,攻取鄧、泌、許、汝四州。

第二路是壽州的李簡,率領三萬大軍從壽州出兵,負責攻取蔡州、潁州和陳州這三地,並且與襄州方向的周本匯合。

第三路則是徐州、宿州方向。

在李承鼎出兵之後,金陵這邊的朱虔佑、米志誠也會立即出兵趕往宿州、徐州一線,楊渥也會親自領兵前往徐州,再加上先前就駐守在這裡的劉信、王儼儔部,以及楊渥的羽林軍和騎兵、水軍等部,徐州方向最終投入的兵力將會多達十五萬左右。

而這十五萬大軍又會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李承鼎統領的大軍。

在突襲梁軍之後,不管行動是不是順利,接下來他的任務都是牽制住宋州一帶的梁軍行動,並且防止北線黃河附近梁軍南下。

當然,這個任務是最為重要,也最為艱難的,所以楊渥不可能只給他三萬禁軍和三千騎兵就擔負這麼重要的任務,而是會按照實際情況作出更進一步的兵力部署。

至於剩下的兵力自然就會用在向兗州、鄆州方向進攻,並且席捲山東各地。

這個方向的梁軍兵力相對不多,但城池卻很多,而且許多地區極為重要,必須迅將其攻下來。

等到山東攻克之後,北伐大軍的側翼就安全了,接下來就是揮師向西,集中三路大軍攻開啟封,甚至是攻打洛陽的時候,這也是北伐的第三個階段。

當然,計劃畢竟只是計劃,到底實施起來會不會遇到困難,以及晉軍將會做出什麼反應,這些目前都不得而知。

不過吳國方面卻已經開始按照這個用兵計劃做準備了,劉信、周本、李簡等都督們,此時都已經得到了訊息,開始提高戒備;至於更低層次的將領,目前為了保密,他們卻暫時沒有得到訊息。

不僅是這些將領們,就算是吳國朝堂上的那些官員們,除了內閣的高層之外,其他官員對此事卻是絲毫不知情。

甚至為了儘可能保密,許多原本由底層官吏完成的事情,如今都是由內閣眾臣親自來處理,畢竟當初劉崇景一案的教訓實在是太慘重,誰都不願意再生那樣的事情。

所以,當吳國內部開始為北伐做準備時,在外部許多人看來,吳國卻依舊保持著平靜,朝野上下沒有一個意識到北伐大戰即將開始。

反而是吳王楊渥最近將要為太子選擇太子妃的訊息成了人們爭相討論的重點。

“太子哥哥要娶太子妃了?也不知道父王準備為太子哥哥選哪家的女子為妻?”太子東宮之內,一個身穿錦衣的少年郎笑著向他的哥哥詢問。

這少年年歲並不大,如今也就是十歲而已,不過他的面相卻顯得頗有英氣,據太后史夫人說,與吳王楊渥當年很像。

這少年正是楊渥的第二個王子楊琰,其母親乃是何依依。

因為何依依性子單純,又與王后周夢潔交好,所以楊琰與太子的關係也非常親密,時常到太子東宮來尋他的哥哥。

而一旁他那位太子哥哥卻是苦笑道“父王的意思,孤怎麼會知道。不過想來應該是與金陵城某家勳舊聯姻吧。”

與勳舊聯姻,這是很明顯的事情,畢竟一個王朝要想保持平穩,就不得不依賴這些勳舊。

而楊炅原本與勳舊走得不近,反倒是親近那些文臣,這固然讓很多文臣都真心擁戴他,但也導致了部分勳舊對其疏遠。

對楊炅來說,他也不是不清楚與勳舊交好的好處,奈何他的性子或許是天生就親近文事一般,對武事不怎麼感興趣,雖然也有拉攏勳舊的舉動,但明顯沒有收到多少效果。

對此情形,楊渥和周夢潔等人自然是看到了問題,所以有意進行彌補,給他安置一門親事以拉攏勳舊,這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當然,具體會選擇哪一家的女兒,這個問題就有得考慮了。

“為兄的婚事你就不要過問了,還是說說你的情況吧。聽說最近父王要送你去武學學習,而且還準備給你安排兩個同伴,可有此事?”楊炅不願多說自己的親事,轉而詢問起來。

“嗯,是有這麼回事,聽說父王打算像培養幾位王叔一樣培養我們。”楊琰點頭答道。

楊琰的幾位叔叔,楊隆演、楊濛、楊溥、楊潯、楊澈,如今都已經成年,而且當初都在武學裡面學習過。

甚至楊隆演和楊濛二人還親自率領軍隊負責過一些小的軍事行動,比如征討西南夷之類的,立下了一些功勞,如今楊濛也被冊封為臨川郡王。

而其他幾位弟弟除了楊溥被封為常山郡王外,楊潯和楊澈目前都只被封為郡公。

到了如今,楊家宗室的力量總算小有所成,不再是當初那樣僅僅依靠楊渥一人支撐。

而對於諸多王子的培養中,送入武學學習似乎已經成了一個固定的流程,當初太子楊炅也曾經去過一段時間,如今又輪到楊琰。

不過讓楊炅感興趣的,卻是這件事本身,而是楊渥這一次親自為楊琰安排的兩個同伴,林仁肇和邊鎬。

喜歡南國江山請大家收藏南國江山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