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小說網>歷史軍事>老子就是要當皇帝> 第1073章 線膛武器的出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73章 線膛武器的出口 (1 / 2)

第1o73章 線膛武器的出口

羅志學為了保障大楚帝國相對於土著國家的長時間優勢,長期以來都是奉行技術封鎖政策的。

尤其是各種工業裝置更是限制非常嚴格,別說是土著人無法購買了,就算是楚國人在土著控制區建立的工廠都無法購買裝置。

更進一步,乃至在諸多行政領地裡,很多關鍵敏感裝置一樣受到了限制。

這些都是為了限制土著的工業展,免得幾十年後冒出來一個挑戰者。

在這種大環境下,土著國家想要效仿帝國搞工業化,其實非常的困難……不說別的,光是蒸汽機你都無法購買,還談什麼工業化啊。

當然,這並不是說那些土著國家一丁點工業裝置都沒有,實際上還是有的,不少土著國家都偷偷摸摸透過一些走私渠道弄到了一些裝置,但是這些偷偷摸摸的行為註定了弄到的裝置是非常少,而且也無法光明正大的使用,這就註定了影響會非常有限。

一旦大規模的走私,並且光明生產的組建工廠投入生產……被楚國人現的話,楚國人才不管你那麼多,直接就會派兵上門武力摧毀之!

甚至都可以說……楚國人甚至都不允許這些土著國家自己研製造工業裝置用於生產。

這樣自然會引起諸多土著國家的反對,但是反對也沒用……畢竟你打又打不過。

在戰場上無法得到的東西,同樣別指望在談判桌上得到。

楚國人擺明態度的不准你搞工業化,你敢搞我就敢滅國,你能有啥辦法……

不過這種情況也不可能永遠都這樣,遲早是會變化的……甚至就算是現在也開始逐漸變化了。

比如交通運輸以及採礦業以及農業,大楚帝國就先後放開了限制,准許在土著國家裡的楚國人開辦的企業申請採購行業內使用的裝置。

因為楚國人需要這些裝置獲得更多的農產品,礦產品以及方便運輸……看上去是為了楚國人自己,但是不可避免的是,楚國的工業裝置依舊透過這種途徑進入了土著國家,讓土著們開始接觸到了先進的各種工業裝置。

現在還只是上述三大行業……但是以後呢?

隨著時間的過去,經濟的持續展,土著國家內部的變化,大楚帝國在未來遲早是會逐步放開更多的工業領域的。

只不過這個過程會非常漫長就是了。

相對於工業生產裝置限制的比較嚴格,工業民用消費品領域裡,大楚帝國就沒啥限制了,基本只要不是太敏感的東西都賣。

就連剛出現的汽車……現在都已經開始零星出口了,雖然出口量只有幾十輛左右,但是從這也能看的出去,楚國人是真心放開了出口。

其他的一些民用消費品就更不用說了,基本啥都賣,只要你土著出得起錢。

所以哪怕是在倫敦這個土著城市裡,現在也能夠看見很多來自大楚帝國的先進產品,就連電梯都有了……

之所以民用工業消費品沒啥限制,那是因為這些東西本來就是用來進行貿易平衡,收割土著財富的東西……人家土著辛辛苦苦種出來糧食,挖礦產出來,楚國人雖然可以直接搶過來,但是總歸是操作比較麻煩,而且成本也高,還不如用少數的工業消費品換過來呢。

楚國人之所以不直接搶,絕對不是因為楚國人良心現……純粹楚國人現做生意交換的方式,比直接搶成本更低……

直接搶東西,說起來輕巧,其實成本還是不小的……這直接搶就意味著戰爭,就算不是大規模的戰爭,那也是會有持續不斷的各種鎮壓,而這些都是需要軍事成本的。

比如長期在某個土著地區駐紮大量的外籍軍團,時不時出兵打擊抵抗軍,這軍事成本就不低。

做生意的話……直接賣給他們高附加值的工業消費品,成本沒多少,而且人家土著也心甘情願,甚至還會很欣喜……因為他們也能夠透過這種交易獲得先進的工業消費品用於日常生活,提升生活質量。

而對於帝國而言,除了成本低外,這些出口商品也能夠帶來一部分的就業崗位,稅收等等。

總之是對雙方而言都挺好的,比直接搶過來要划算的多。

這就是楚國人為什麼不直接搶,而是要做生意的原因。

當然,楚國人敞開出口的也只侷限於民用工業消費品,工業生產裝置就能限制非常多了,軍用消費品領域裡的限制也比較多。

直到現在為止,除了少數幾個華夏人建立的藩屬小國家,如美宋王國,西非王國獲得了單線膛步槍以及早期線膛火炮的進口許可權外,其他土著國家到目前為止,依舊沒能獲得線膛武器的進口許可權。

大楚帝國目前對外出口的武器裝備,主要還是以火帽擊槍以及滑膛炮為主,線膛武器的出口並沒有放開。

不過這種情況按照目前的局面,也不可能持續太久……一方面是因為各種武器的走私,很多楚國民用線膛武器透過各種走私渠道,流落到了各土著國家手裡。

另外一方面的因素則是戰場遺失因素,導致了部分外籍軍團使用的單步槍流落了出去。

最後一方面因素是,各土著國家透過偷偷摸摸走私渠道,6續獲得一些生產裝置,甚至非法楚國工程師的協助,自行少量生產單步槍。

這些都導致了,在很多土著控制區裡,其實有不少的線膛武器,而抵抗軍的手裡也不少。

最近一段時間裡,楚軍在歐洲的外籍軍團執行任務的時候,已經好幾次和持有單線膛武器的抵抗軍交手了。

基於這種情況,楚軍方面甚至都考慮著給外籍軍團升級換裝,裝備一些連的二十五型步槍。

同時一些楚國控制力度比較大的藩屬國傀儡軍,因為還在使用火帽擊槍,對上一些抵抗軍打不過,因此也考慮著適當給這些傀儡僕從軍裝備一些單步槍。

這意味著,楚國進一步放開單步槍的出口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這口子已經被撕開了,後續就是時間問題而已。

而對於這種狀況,工業部門是支援的,因為這意味著工業部門能夠獲得更多的訂單和利潤。

其實就連軍方內部也是採取了支援態度。

這主要涉及到了一個很關鍵的因素,那就是線膛武器那些土著們幾乎沒有辦法自行生產,哪怕是連彈藥都無法自給——至於極少數的走私裝置偷偷摸摸生產的雖然也有,但是數量不大,影響也不大。

不像是火帽擊槍,這玩意的製造難度和燧槍差不多……都是前裝滑膛槍。

至少就槍本身而言,和燧槍的技術難度差別沒多大,哪怕是你用古老的卷皮鍛造槍管也能夠搞出來,唯一有點難度的應該是火帽,但是這東西隨著時間的過去,其實一些土著國家也能手工少量生產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