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小說網>歷史軍事>老子就是要當皇帝> 第936章 奇葩的帝國目標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36章 奇葩的帝國目標 (1 / 2)

承順四十年秋八月,經過數年的反覆論證,多方試點之後,大楚帝國正式推出了全新的糧食生產扶持計劃。

該計劃的核心目標有兩個,第一個就是直接瞄準人均糧食四百公斤這一個關鍵目標。

第二個核心目標是降低食物消費在居民消費裡的比例。

四百公斤人均糧食消耗這個目標,是過去二十年裡大楚帝國高層苦苦追求的目標,過去諸多政策,包括諸多海外擴張政策都是為了這一目標而服務的。

而隨著帝國堅定不移的推動二十多年後,這一目標雖然還沒有達成,但是前景非常好,隨著南北美洲的進一步持續開,在印度,非洲,歐洲等地區的殖民進一步深化,糧食供應問題有望在未來數年內獲得徹底的解決。

這也使得了大楚帝國高層,或者說羅志學把糧食問題的重點放在了另外一項關鍵指標上:降低糧食消費在居民消費裡的比例。(恩格爾係數)。

因為根據帝國內部的部分經濟研究人員的分析,一個地區的民生生活水平如何,經濟展與否,往往直接體現在‘糧食消費佔比’這個資料裡。

經濟收入高,食物價格低,那麼這個係數就會非常比較低,而恩格爾係數越低的人們也就越不用為吃飽飯而擔心,並有更多的支出用於非糧食消費,如住房,穿衣,教育,旅行,醫療,娛樂活動等其他方面。

這不僅僅意味著民眾自身的生活條件變的更好了,同樣會極大的刺激多行業的消費,進而拉動工商業的持續展。

而工商業這東西,先得有了需求才有市場,有了市場才會有企業的展啊……如果沒有需求沒有市場,企業生產出來的東西賣給誰啊?

因此在最近的幾年裡,羅志學在糧食問題上,除了繼續關注四百公斤人均糧食消耗這一重大關卡外,就是開始關注恩格爾係數問題。

出臺的‘糧食生產扶持計劃’,體現的就是羅志學在民生乃至整體經濟上的核心政策思路的變化。

對了,順帶一提,大楚帝國的所謂經濟政策,從來不考慮單純的資料增長,賺了多少錢,gdp增長多少之類的……更不會出臺什麼政策,追求gdp增加多少個百分點。

因為單純的數字增長對於大楚帝國而言沒太大的意義,真要單純的資料增長,直接給貨幣單位加個零……那麼分分鐘增加十倍的經濟體量,但是這沒有什麼意義。

對於一個沒有什麼外部威脅,也沒有國際貿易競爭,採用金本位貨幣,甚至嚴格上來說都不存在什麼進出口貿易(除了楚國自己外,剩下的都是殖民地……)的純內迴圈經濟體系而言,單純的紙面資料其實沒啥太大的意義。

一百萬年薪,但是吃飽飯都得一百多萬的話,照樣餓死你……

一塊錢年薪,但是吃飽飯只要三毛,那麼照樣能活的的很滋潤(按照十九世紀的水準)。

因此大楚帝國的一系列宏觀經濟政策,基本直接瞄著生活水平去的,而不是追求單純的貨幣數字……

畢竟賺多少錢不重要,能吃得飽,吃得好,吃的便宜(相對收入)才是關鍵!

所以最近這些年,大楚帝國裡的很多地方官府彰顯自家民生政績的時候,基本採用的是當地居民的糧食消費佔比資料,而不是地方gdp有多高……

不然的話一個國家的gdp級高,但是民眾連飯都吃不起,這有什麼意義?自欺欺人罷了。

這也是糧食生產計劃成為大楚帝國最近兩年最為核心的經濟政策的緣故,而不是其他的工業展政策。

什麼鋼鐵機械造船這些,雖然也重要,但是在吃飯問題上那都是附帶的……

甚至會用更極端的話來說,大楚帝國展一系列的工業,包括國防工業,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糧食,讓民眾吃飽飯,吃便宜飯!

這裡頭的主從關係是必須搞清楚的,不然的話搞反了會非常麻煩,甚至會導致帝國覆滅的。

蘇聯就是級典型的例子……他們的高層顯然沒能搞清楚一系列的重工業尤其是國防工業是用來幹嘛的,展工業是為了讓民眾生活的更好。

只是不僅僅是蘇聯,哪怕二十一世紀裡,很多國家也沒能搞清楚這麼一套邏輯。

但是那些掌權者甭管好壞,基本也都是精英,傻子是上不了位的!

因此他們不可能不知道這麼簡單的道理,之所以還這麼做,那麼答案就一個:我自己享受榮華富貴就行,至於民眾死活關我屁事……

後世很多國家都這樣,不足為奇。

而在大楚帝國裡,其實很多權貴階層也不太關心民眾死活的……但是這些人往往也無法真正的進入高位。

大楚帝國裡的絕對高層,是參務院,而能夠一路進入參務院裡的高階官員,尤其是文官,基本都是一路幹掉了無數競爭對手,在諸多方面都讓人挑不出錯誤的政治家。

其中不少人不僅僅有能力,有不少還是有理想的。

什麼理想?

先這個理想並不是什麼世界大同,讓民眾活的更好之類的假大空的話,大楚帝國裡的很多高階官員,甭管文武,大多都有著一個傳統文人的想法:名留青史!

說實話,做官做到參務大臣這個程度,實際上他們已經進無可進了,而且大楚帝國的參務大臣輪換體系是比較穩定的,很少出現剛進入就被幹掉,又或者是多年後還能霸佔位置的情況。

過去四十年裡,羅志學對參務大臣任免已經形成了一套慣例,任期普遍在五年,五年內不出現什麼重大情況基本不會免職,同時五年後甭管好壞都得滾蛋……

也就是說,到了承順四十年的今天,大楚帝國的絕對高層體系裡,已經有了一整套完善的更換體系,進入參務院後。

協辦大臣的最長任期就是五年,五年內升不到參務大臣的位置,都得滾蛋,不是普通失去協辦大臣的位置,而是致仕退休的那種。

參務大臣甭管文武,最長任務也是五年,五年內除非重大錯誤,否則的話羅志學一般不會輕易中途罷免參務大臣,而是讓他幹滿五年,五年後致仕。

同時參務院裡裡的協辦大臣以及參務大臣們,人員更換並不是一次性全部都換了,而是一年更換幾個,如此往復的狀態。

每年都會有參務大臣退休,每年也會有新的參務大臣出現。

如此也就確保了大楚帝國的高層的流暢晉升通道之外,還確保了參務院這個只存在於皇帝口中的機構的權力穩定性,確保了政策的連貫性以及持續性。

這也讓進入了參務院裡的參務大臣們,基本不用太擔心遭到政敵的攻擊而中途倒臺……怎麼說呢,只要你不弄出級大的簍子或者造反之類的,平日裡的一些小毛病,比如貪腐之類的羅志學基本都會睜一隻眼閉隻眼,不用擔心中途丟掉位置的問題。

畢竟羅志學要的是政治家,而不是聖人……相反,要是真的出現一個政治家聖人,羅志學會先把他一刀砍了,免的龍椅不穩。

而且羅志學也是出了名的善待功臣,不說開國的那一批功臣現在大多都還好好的,而進入參務院的參務大臣們,羅志學也確保了他們下臺之後的安全,避免他們失去權力之後被昔日的政敵攻擊進而身異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