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小說網>歷史軍事>老子就是要當皇帝> 第八百一十章 北美東進計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百一十章 北美東進計劃 (1 / 3)

隨著大楚帝國國內朝報司下屬的各家官方報紙,6續報道了在非洲南非地區現了級金礦的訊息。

在國內引起了不小的波瀾,尤其是那些本來就打算移民的群體,也把南非地區列為了自己的移民候選地。

而一些心急的人,更是第一時間就買了船票前往南非。

公開的報道,大幅度的刺激了移民數量,更刺激了前往非洲移民的數量。

以往的時候,雖然移民數量也非常多,但是基本都是選擇去南洋或北美洲,別說非洲了,就算是印度去的人都不多。

目前大楚帝國移民的選目的地,乃是地理氣候上和帝國本土差不多的北美地區,尤其是氣候更溫和,更適合種植的南部區域,主要集中在金山府區域。

帝國移民對北美的傾向,要遠遠大於距離本土更近的南洋各地。

大楚帝國在南洋地區組織移民二十幾年,但是現在南洋各地區的移民數量加起來,也沒比北美洲多到哪裡去。

大楚帝國在南洋地區的幾個主要移民區,如呂宋群島,馬六甲半島,爪哇島,蘇門答臘島西部區域這幾片直轄領地,這些地方都有著差不多同樣的特點,那就是都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可以達到二十大幾度。

比如呂宋島的年平均氣溫,可以達到二十七度……這個呂宋島在一大片南洋地區裡,其實都算是相對靠北的了。

而更南邊的爪哇島等地方更熱!

這一大片地方,除了少數特殊地方,比如大楚帝國在南洋地區裡的最大軍事基地以及商業港口,同時也是馬六甲省巡撫駐地新加坡,這地方好一點,因為氣候相對特殊一些,年平均氣溫大概二十三四度。

但是南洋的其他大部分地方,終年氣溫都是二十大幾甚至三十度以上,並且降雨量非常大,日照又相當充足!

這種氣候最終結合起來,就形成了高溫、潮溼、多雨三位一體的熱帶雨林氣候……嗯,人在這種氣候下,基本上和蒸桑拿差不多,不習慣這種氣候的人去了哪怕什麼都不幹,待久了都得大汗淋漓。

這種熱帶雨林氣候區域,也導致了當地蚊蟲毒蛇氾濫,人們生病的機率比較大。

然後楚國人還現這些破地方,各種颱風暴雨多得不得了,而且經歷的颱風規模都很大,動不動就是大規模的颱風侵襲沿海區域。

而頻繁的暴雨也導致了當地看似土地肥沃,但實際上如果缺乏足夠的水利設施,那麼也很難展開大規模的農業種植。

比如早已經被大楚帝國直接吞併的越南地區,剛開始的時候羅志學君臣們還覺得自己佔了個好地方,畢竟光從地圖上看。

這些地方里有不少的沿海平原,也有大量的沿河平原……結果佔領了這些地方,開始朝著這些地方大規模移民後,才現這鬼地方那是真的難搞。

尤其是升龍一帶的紅河三角洲,這鬼地方和南邊的湄公河三角洲一樣,尼瑪不說是年年洪澇了,而是一下雨就洪澇……

帝國水利部門的官員來這裡考察過後,臉都是黑的……這鬼地方的洪澇情況,比早些年帝國本土的淮河流域還嚴重的多。

真要治理好,這需要砸下去的資金可不少。

但是沒辦法,就算再難搞也要搞不是,畢竟這地方已經是屬於帝國本土省份了,而且在這些地方生活的民眾,也都是帝國子民了。

當初吞併這些地方的時候,當地可沒多少土著,如今當地大部分人口,其實都是帝國組織遷移過來的移民,這些移民和當地原有的少量土著進行通婚融合後。

所謂的安南人早已經消失在歷史的場合裡了。

為了保障帝國子民的穩定生活,帝國最近十年來在安南地區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進行水利建設,這才讓紅河三角洲地區以及更南邊的湄公河三角洲地區成為了糧食產區。

冷知識,古代以及近代的越南地區,他們雖然有著不少的沿海平原,還有幾個處於海口平原,氣候也是多雨,看似非常適合大規模種植糧食。

但實際上越南地區在現代以前,一直都是個極其缺糧的地區。

為什麼?

因為三天兩頭下暴雨,河流動不動就暴漲,然後改道造成洪澇……

如此也導致了很多看似廢物的沿河平原區域,實際上都不是什麼良好的糧食產區!

一直到了現代後,科學技術展起來,當地開始大規模的修建各種水利設施,這才讓越南地區的糧食產量提上來。

倒是更南邊的暹羅,他們的農業條件要更好一些,不僅僅自己夠用還能出口。

很早的時候,大楚帝國的就從暹羅大量進口當地的糧食了。

整體來說,南洋地區雖然距離本土更近,但是受限於當地的氣候條件不咋地,因此帝國的移民很多是不太喜歡去這些地方的。

他們更傾向於去北美洲,或者乾脆去印度……自從大楚帝國把歐洲殖民者從印度大6驅逐出去後,接管了歐洲人留下的幾乎所有的沿海殖民地區,同時也自行從當地的土著手中獲得了大片的地區,最終在印度地區建立了多片的直轄領地。

這些直轄領地有不少的氣候和農業條件都不錯,因此國內不少移民也會前往。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