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小說網>歷史軍事>老子就是要當皇帝> 第四百五十九章 五大戰役司令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五十九章 五大戰役司令部 (1 / 2)

接受大批邊軍投誠,並整編為乙等師,這也是大楚帝國的權宜之計。

楚軍如今的總兵力是有限的,後方新編的部隊不多,而且想要短時間內調往北方去也需要時間。

但是同時,隨著遼西各部在祖大壽的帶領下和東擄聯手,使得大楚帝國在北方,尤其是北直隸一帶所面臨的軍事壓力,比以往明廷還要更大。

為了避免朝代變更而導致邊防崩潰,被東擄趁虛而入,遠在淮安的羅志學在八月初就給李成通下達了最新的指示,要謹慎處理北直隸各邊鎮駐軍,優先確保長城防線的安全。

同時又派遣了大批的軍政部官員北上,用以當地整編當地邊軍以組建乙等師。

嗯,這需要明確的是,整編並組建乙等師,這並不是李成通乾的,他可沒這個許可權。

有這個許可權的乃是軍政部。

準確的來說,軍政部自身也沒這個許可權。

成立一支新部隊,只有羅志學這個大楚帝國皇帝才有的許可權。

羅志學下令軍政部組建若干乙等師,軍政部才能著手並組建,組建好了移交給各野戰軍或守備司令部後,李成通這些一線將領們才有指揮權。

這裡頭有著比較複雜的程式。

但是這些繁瑣的程式,卻是控制兵權所必須的。

如果羅志學放開了募兵整編以及設立編制的權力,任由李成通等將領在前線擴編的話,那麼不用多久,前線的兵權就會落入一種非常危險的境地。

所以,在乙等師的整編上,羅志學依舊牢牢把控著自己的權力,每一個乙等師的組建,都需要他親自下旨批准,每一個師長的任命,都需要他親自任命!

於是乎,為了緩解北線,尤其是後續長城防線兵力的不足,楚軍在山東、北直隸以及山西這三地,以6續接受的投誠或投降明軍士兵為基礎,6續組建了足足十二個不滿編的乙等師以及六個騎兵旅。

其中大部分兵員都是邊軍。

這些邊軍和中原地區裡的明軍不一樣,中原以及江南地區的明軍都是當地衛所兵甚至是臨時徵召的青壯,戰鬥力極為低下,把他們改編為守備軍羅志學都嫌棄他們浪費糧食……

但是這些邊軍要好很多,其中不少都是老兵,很多人都在邊鎮抗擊蠻夷一輩子了。

這些人的基本軍事素質還算可以,戰鬥力勉強也湊合,差的就是伙食和裝備而已。

只要伙食待遇上去了,裝備上去了,那麼戰鬥力就不會太差,至少要比以往的守備軍強一大截。

而伙食和裝備楚軍都不缺!

隨同十餘萬北伐楚軍一起北上的,還有大量的糧食呢,這些糧食有一部分是供應軍需的,還有一部分是運輸北上,用來緩解當地的民眾糧食緊缺,以避免生大規模饑荒的。

楚軍6續北運的糧食,那可是數以百萬石之多,擠出來一部分用來供應邊軍整編出來的乙等師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至於武器裝備這些就更好辦了,楚軍6續繳獲了明軍大批裝備,這些裝備集中挑選出來一部分完好的供應乙等師所用。

再者楚軍自身的武器產量也非常大,尤其是而如今新編的主力師已經不用這些刀劍長矛了,但是原先的各種冷兵器生產線以及火繩槍的生產線卻還在持續生產這些武器裝備,本來是用來補充給原有的各舊式師的,如今剛好可以騰出來一部分產能裝備這些新編的乙等師。

不過用火繩槍以及長矛武裝這些乙等師也只是臨時性的,大楚帝國6軍已經敲定了全面轉向新式部隊的展道路,未來不僅僅新組建的部隊會一律裝備燧槍,同時原有的各舊式甲等師也會和第一師一樣,6續換裝燧槍,並重新整編為新式師。

微未來,乙等師也會如此。

現在則是受限於燧槍的產量有限,只能是採用燧槍和火繩槍混編,新舊部隊同時有的方式擴充並維持軍隊的數量。

而隨著大楚帝國6續接受北直隸一帶尤其是各邊鎮上的明軍,進而就地整編改組為乙等師的時候,也算是初步穩住了長城防線,避免改朝換代而導致長城防線空虛,被東擄趁虛而入的情況。

基於北方戰事的擴大化,多個方向同時都面臨著不同的威脅,並且所轄的兵力越來越多,光靠李成通一個北直隸守備司令,已經很難繼續掌控大局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