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小說網>歷史軍事>老子就是要當皇帝> 第三百五十五章 金陵初雪(二合一章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五十五章 金陵初雪(二合一章節) (1 / 3)

給6海軍的額外經費之中,這些都還算是小頭,更重要的還是用於擴編主力部隊的經費。

即正式確定由暫編第五混成營擴編為第十師。

從第二近衛師裡抽調部分兵力,用於組建第十一師。

而這兩個師,將會和第二近衛師一樣,將會是裝備遂步槍,採用全新戰術的新式軍隊。

自從年初時期研出來了遂手槍後, 大楚帝國編練裝備遂步槍的新式部隊的計劃也就進入了日程之中。

上半年,羅志學下令成立了暫編第五混成營,該營是屬於非常典型的試驗部隊,他們6續拿到了數百支採用純手工生產的遂步槍,用於進行各種前期的測試。

主要是測試遂步槍,以求在實際始終中找出遂步槍的一些問題, 然後加以解決。

制定遂步槍的操作手冊, 規範戰術動作。

然後還有更加重要的就是實驗採用遂步槍後的各種新戰術。

一種新武器投入使用,並不是說讓士兵們拿上新式武器就可以的。

因為武器的效能特徵不一樣,其所帶來的戰術優勢以及缺陷都會不一樣,要想真正的揮出來新武器的的效能,還需要搭配相應的新書戰術。

比如之前大楚帝國在鳥銃的基礎上,搞出來的輕型短管大口徑火繩槍後,最開始的使用戰術其實和原來的鳥銃也沒有什麼區別,並且和敵軍作戰的時候,很容易被敵軍衝破陣型,火槍手時常需要面臨近距離混戰。

因此早期的楚軍的火槍手是需要額外配屬一柄腰刀的,並進行嚴格的訓練,以便在陷入近距離混戰後繼續戰鬥。

但是當大楚帝國給元年式火繩槍加裝了套筒槍刺後,那麼就完全不一樣了。

除了射擊之外,還可以透過套筒槍刺,讓火槍手臨時變身輕裝短矛手。

從那以後, 大楚帝國的火槍手們雖然繼續配屬腰刀, 但是卻從以往的比較重、長的傳統刀盾手是用的腰刀, 變成了更輕, 更短的短腰刀。

腰刀也不再作為混戰之中的主要武器, 而是演變為輔助武器。

戰術上,楚軍的火繩槍手們也會更加傾向於近距離密集開火,即兩排士兵一起開火,六排火槍手在三輪內全部開火完畢。

並且在開火之後滅掉火繩,六排士兵變陣為三排,士兵間隔從一米以上變成肩並肩。

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密集隊形,並採用上了槍刺的火繩槍進行作戰。

武器的變化,是需要相應的新戰術進行搭配的。

如今的遂槍更是如此。

裝備遂手槍的幾個騎兵部隊,目前正在進行緊張的適應性訓練,他們訓練什麼?

主要訓練的是使用遂手槍在近距離混戰中戰術。

此外還會訓練類似騎射的半迴旋戰術,以取代這些半吊子騎兵們缺乏騎射能力的缺陷。

而楚軍騎兵搞出來的這個手槍半迴旋戰術,其實和傳統騎射戰術差不多。

傳統的騎射作戰是怎麼搞的?

可不是說騎馬上去然後停下射箭就可以了,而是分波次,騎兵衝上去後進行大半徑轉向,並且在轉向的過程裡直接在高賓士的戰馬上彎弓射箭,向敵軍步兵陣列拋射大量弓箭。

同時如果敵軍步兵陣列崩潰的話,就會直接拔刀進行騎兵衝鋒擴大戰果。

嗯,騎射衝陣的前提是敵軍陣列已經崩潰。

並且騎射也有限制, 比如說對面的步兵陣列如果有大量步弓手的話, 那麼就會被敵軍的步弓手射成刺蝟……

因此絕大部分時候, 哪怕是擅長騎射的精銳騎兵們,他們也不會搞什麼衝上去射箭,更多的還是依靠戰馬本身帶來的短途機動力,透過頻繁而快的機動牽制敵軍,迫使敵軍進行陣型上的變化,為主力步兵創造機會。

又或者等敵軍的陣型出現漏洞後,再衝上去廝殺一番。

而這一套東西,玩的最溜的可不是什麼遊牧民族裡的騎兵,而是中原王朝的騎兵。

準確的說是明初的明軍騎兵,那可是真的溜,什麼蒙古騎兵在明初騎兵面前那就是被吊打的命……

朱元璋是靠什麼奪取天下的:騎射加火器!

再到後來的戚家軍時期的明邊軍,基本還是這麼一套,依舊非常好用。

他們一邊用精銳騎兵掠陣,一邊用搭載大量輕型火炮的車陣為核心不斷的迫近敵軍,打的依舊還停留在幾百年前戰術思想的蒙古騎兵不要不要……

等到了現在的東擄,他們雖然細節上有所不一樣,但是也差不多。

打仗的時候,騎兵在邊上待著,或者進行機動迫使明軍變陣。

中軍的重甲步兵們,在盾車的掩護下進行衝陣廝殺,這樣一來,明軍的車陣基本就瞎火了。

等明軍的車陣,步兵陣列崩潰後,東擄的騎兵就會殺出去擴大戰果。

從這也就可以看的出來,傳統東方式騎兵,其實很少進行直接衝陣的,更多的還是為己方主力步兵部隊爭取優勢。

哪怕是蒙元時期也是如此……

人家蒙元鐵器一路打到多瑙河去,可不僅僅依靠騎射輕步兵,人家還有大量重甲騎兵,還有大批披甲步兵和炮兵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