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小說網>武俠修真>大明總憲> 第68章 夏言最後的機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8章 夏言最後的機會 (1 / 2)

“或許吧,叔大在翰林院觀政,國朝歷歲虧空具體如何應當是清楚的。”

寧玦兀自丟下了手中的木柴。

所謂翰林院,其實就是內閣的秘書處,整個大明的財政收入最後都是要匯總到翰林院去的。

提起朝廷的收支,張居正也不由得在心中預設了寧玦的說法。

“自孝宗皇帝起齋醮無度,本朝君父初繼大統後,國朝稍見中興,壬寅年後至今,事逾重矣。”

“世人皆贊孝宗皇帝為千古賢主,今上佞道廢治,張某所見,實則不然。”

作為翰林院的天之驕子,張居正自然是有遠大抱負的。

但是當張居正親眼看到歷年的收支時,張居正的內心還是有些許的馬賣批想講的。

被譽為聖君的孝宗皇帝在位十八年,僅在泰山、武當兩山齋醮花費就過了一千萬兩銀子,嘉靖修道花得銀子,未必有孝宗多。

太倉儲糧從成化二十年的兩千萬五千五百萬餘石再到正德元年連給先帝出殯的銀子都沒了,朱厚照大婚,戶部只能拿出三十萬兩銀子。

反倒是劉瑾主政時,國朝財政收支稍有緩和,只是到正德十五年時,寧王跟邊關的幾仗打下來,大明進入寅吃卯糧階段,赤字一步膨脹到三百餘萬兩。

直到嘉靖七年,嘉靖才將赤字規模壓縮至十一萬兩白銀,壬寅這一年,成了嘉靖朝的分水嶺,至此每歲赤字,常年在百萬兩以上。

張居正語氣沉重的給寧玦報完了近年朝廷的收支。

“所以叔大還以為河套之議,真的是為了收復河套嗎?”

“去年戶部攏共就只進賬兩百二十萬兩,支出卻有三百六十七萬兩,裡外裡戶部還欠著天下一百四十七萬兩銀子。”

“都這樣了,陛下、夏言、曾銑,硬是敢議收復河套,所謀何事?”

“無外乎陛下緊日子過夠了,不想節流了,想開源了。”

寧玦不說還好,寧玦這麼一說,張居正反而愈佩服起了嘉靖,兀自將手舉過頭頂,嘆道

“君父之謀,古所未見。”

“河套之議,本是無妄之議,最後勢家放棄了夏言,君父卻沒有半點損失,只付出了一句兵部嚴禁再提搜套一事的代價,張某欽佩之。”

張居正敏銳的察覺到了河套之議裡暗藏的殺機。

這件事本就是曾銑憑空捏出來的,無論成與不成,嘉靖都不會有半點的損失。

成則就勢開源變法,哪怕是東南勢家竭力以抗,也能順勢回頭收拾了夏言,畢竟這種嘴皮子動一動就能找的機會太多了。

嘉靖二十四年十二月,徐階升任吏部左侍郎,次年四月,夏言岳父蘇綱密薦曾銑調任三邊總制開始,一張嘉靖為夏言精心編織的大網便已然拉開了。

蘇綱的這封密信有沒有第三個人看過不知道,但在夏言死後這封密信便被載入史冊了。

只是回答張居正的卻是隻有寧玦的嘆息。

張居正名垂青史,但是本質上張居正依舊是生於斯長於斯計程車大夫。

“寧兄何故嘆息?”

寧玦苦笑道“海禁不開則河套不復,河套不復則北虜不靖,北虜不靖則天下難安。”

“自孝宗朝起,河套愈糜爛,河套百姓莫不翹以盼王師天兵,百姓何罪?”

張居正沉默許久,直到這一刻,張居正才察覺到自己為何在寧玦面前總是會自愧不如。

因為寧玦的立足點,從來不是廟堂之上,而是天下蒼生。

比起幾百上千萬的卿卿性命來說,廟堂上的一時輸贏又算什麼?九牛之一毛耳!

“張某慚愧,敢問寧兄下一步準備如何行事?”

寧玦的語氣陡然一變。

“正旦大朝,再議河套!”

嘉靖雖不上朝視事,但正旦這種重大節日的朝會,嘉靖還是要露一下面的,這種朝會往往也並不提及朝政,而是百官向天子拜年,稱頌四海昇平。

大年初一上朝再議河套,這已經不是給君臣上眼藥的事情了,這是把皇帝跟滿朝文武扔藥罐子裡去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