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34章 詢問青黴素 (1 / 2)

想象一下天天生活中死亡的恐懼中是什麼樣的一個心情。

只要有個什麼小病,就能要你命。

誰天天這樣不害怕,哪天感覺燒了,自己的人生也到此結束了,這樣誰不害怕。

但是青黴素的出現使得人們第一次在閻王面前有了自信,因為人們不僅相信幾片小小的藥片或者膠囊就可以讓燒。

腹瀉和感染這種常見的病症藥到病除,更重要的是從此相信在生病的時候醫生能把他們的病治好。

即使得了絕症,也會覺得吃點藥打吊針就好了。

其實黴菌殺菌的功效其實人類很早就現了。

在唐朝時,裁縫們如果劃破了手,會把長了綠毛的漿糊塗在傷口上,這樣有助於傷口的癒合。

這其實就是綠毛上的青黴素起到了殺菌的作用。

但是,當然沒有醫生能夠解釋其中的原因,這種土辦法也沒有得到推廣。

當然,光靠綠毛上那點黴菌其實也治不病。

其實人類認識到細菌能夠致病是非常晚的事情,而且也是一個偶然的現。

1847年,大清王朝快滅亡了,奧匈帝國醫生塞麥爾維斯現他所在地醫院裡,生完孩子的產婦當中高燒生病死亡的比例特別高。

有些病房甚至高到1o%。

也就是說有十個孕婦生孩子,就有一個死亡,這個比例已經非常嚇人了。

生個孩子就像賭博一樣,也難怪歐洲人這麼少。

幸虧不是在中國,中國講究多子多孫,我多生幾個不就得了,所以中國從古至今在世界上一直保持著遙遙領先的地位。

當然,這個記錄,馬上印度就要追上來了。

後來這傢伙因為外出行醫遊學數月,而在這幾個月中,產婦的死亡率居然下降了很多。

塞麥爾維斯於是想到了可能是醫生們剛剛照料完其他病人或是剛做完屍體解剖,就去照顧產婦。

把屍體裡的毒素帶給了後者。

剛出生的嬰兒接觸到細菌那肯定是活不了。

於是他開始執行嚴格的洗手製度,這樣做之後,產婦的死亡率便直線下降了,到了1%以下。

當時塞麥爾維斯並不明白其中的原因,直到1862年,法國著名科學家巴斯德提出了生物的原生論。

即非生物不可能自行產生生物,並且在1864年現了微生物(細菌)的存在,才最終將細菌感染和諸多疾病聯絡在一起。

即便找到了病原,要想殺死那些致病的細菌並非易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很多傷員因為細節感染而死亡,當時醫生們能夠做的就是給傷員們進行表面消毒。

就隨便搞搞,結果傷員沒有被槍打死,卻被看不見的細菌幹掉了。

朱由檢給各大醫院配了很多橡膠手套。

這些本應該用作軍工都被他用在了醫療上面。

還有口罩,蒸餾過的消毒酒,鴉片,止血之類的東西。

並且要求京師所有接生婆都要到太醫院進行培訓,一步步按照後世的來。

但他知道這些還是不夠的,想要完成絕對的醫療,就必須使用青黴素。

李建元此時擺擺手“來啊,把這個造謠惑眾的女子叉出去。”

“叉出去,快快,清除太醫院。”

“北院院使今年扣分。”

所有人在這一刻都屏住呼吸,沒想到一向穩重的李選手竟然如此生氣。

李呦呦更是眼淚嘩啦啦就出來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